浙江平台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齐迎百年盛况 共享科普大餐——2009日全食期间科普报告会记

2009/7/29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本文被阅读过9683次

  7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近500年难得一遇、蔚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持续时间近6分钟,这是本世纪以来覆盖人口最多、历时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吸引了上千名中外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前来观测,更有3亿多的普通民众和“天文发烧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在科学研究和公众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科协紧紧抓住此次百年难得一遇的契机,结合我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组织开展了多项科学普及活动。

  参与组织、策划了718-21日在杭州三台山宾馆召开的“太阳物理前沿问题及空间太阳天文技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大熊湖太阳天文台台长,新泽西理工学院杰出教授王海民和美国、阿根廷等国的专家,以及国家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云南天文台、贵州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共计60余人。

  借各专家云集浙江的机会,我们经过多次的电话、邮件和国际长途的沟通,邀请到了6位国际著名天文学家,在杭州和安吉共安排开展了8场天文科普报告会和1场日全食电视直播。他们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国际天文联合会日食工作组主席杰·巴萨乔夫;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大熊湖太阳天文台台长、新泽西理工学院杰出教授王海民;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国际日震观测网(TON)首席科学家周定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英国伦敦大学荣誉教授汪景;上海天文台“射电天体测量与天球参考系”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唐正宏;台湾中央大学副校长,著名天文学家叶永煊等。我们结合每位专家在日全食期间的不同行程,合理安排他们在报告会期间的行程和住宿,并安排车辆全程接送,做好服务工作。

  本次由省科协牵头主办,杭州市科技交流馆、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省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上城区徐家埠社区始版桥小学和安吉县科协承办的8场报告会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场场爆满,总计共有40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尤其是19日在浙江省科技馆新馆报告厅,由著名天文学家杰·巴萨乔夫作的题为“日全食现象”报告,得到了市民,更是受到了中小学生的热烈追捧,不到半天时间,报告会的门票就一定而空,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报告会当天,杭州的最高气温高达39度,但仍有几百名听众冒着酷暑赶来,能容纳330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实际到会人数达到450余人,许多人都席地而坐。“日全食超级粉丝”巴萨乔夫教授用形象直观的图片、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了日全食的成因,并讲述了自己近50年的“追日”经历,说到动情处,教授还爬上椅子“手舞足蹈”比试起来。巴萨乔夫教授表示,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天文现象背后都蕴含着极大的科学原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天文学情有独钟,并多次邀请有志于从事天文学的中国青少年赴美交流、学习。 

 

巴萨乔夫在做关于日全食的报告

  报告会后,令教授惊讶的是,现场的学生及观众纷纷用流利的英语向教授提出了日全食天象对其他天体、地理现象、天气、动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教授都热情耐心的一一作答,并和观众合影留念,现场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在认真听取讲座

  此次报告会也受到了各路媒体的极大关注,浙江日报、新华社浙江分社、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浙江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少儿、杭州少儿、每日商报等15家新闻单位到会并作专题采访,在各大报刊、电台上系列播出。新华社还专门制作了报告会当天的进行情况,时长145〞,并在新华网视频专线上播放。

  在日全食前夕,省科协及省科技馆领导多次与安吉县政府、安吉县科协及天荒坪等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实地考察观测现场,组织召开了由当地公安、卫生、交通、教育、气象、环保、新闻等部门参加的动员大会,以确保日全食当天观测的顺利进行。

  省科协与钱江晚报、浙江日报、都市快报等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前期报导、跟踪采访、制作专题报道,与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联合进行719日巴萨乔夫报告会现场的宣传,制作了时长122〞的专题宣传片,并在724日浙江电视台6套播出;与浙江省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联合打造系列天文科普知识讲座和722日日全食当天“走进今天 直播太阳”的现场直播活动等。

  结合此次系列科普报告会,省科协免费向听众发放5000份天文小册子和5000多副日全食观测眼镜,并向社区等赠送多套天文科普知识挂图。

  此次结合2009国际天文年和722日日全食现象而开展的多场天文科普报告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通过参加各场报告会,他们了解到了日全食的形成原因、基本特点、影响范围、观测方法和防护措施,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了领导干部、城镇劳动者、农民和未成年人等群体的科学知识,更好的普及了科学文化,增强了他们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意识。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