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台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杭外学子获国际信息学竞赛总冠军

2013/7/25 本文被阅读过13442次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的4名学生全部获得金牌,其中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陈立杰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总冠军。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在与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299名选手在两天10小时的“比拼”解题所得。

  人物小档案

  姓名:陈立杰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他经常戴一副黑框眼镜,头发乱乱的稍有点长,中等个头,很瘦,跟人说话轻声细语笑眯眯的,坦言自己喜欢玩网游、爱看动漫,……看起来也就是一个普通高中生。

  他玩编程有多牛?

  信息学拿奖拿到手软,世界奥赛获得总冠军

  在7月6日-13日澳大利亚举行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经过层层选拔代表比赛的4名选手从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选手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得金牌,而其中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陈立杰获得总分第一名获得总冠军。

  据了解,在此之前,陈立杰的信息学奖状奖牌已经厚厚一摞,几乎囊括了中学生信息学奥赛的所有重要赛事。

  获得信息学奖项

  • 2010年11月,NOIP2010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NOI2011省队选拔资格;
  • 2011年5月,CTSC2011第23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选拔赛暨精英赛金牌;
  • 2011年5月,APIO2011亚洲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 2011年5月,省队二试,入选NOI2011省队;
  • 2011年6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夏令营比赛第一名,被清华大学现场签约录取;
  • 2011年11月,NOIP2011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NOI2012省队选拔资格;
  • 2011年8月,NOI2011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赛 (夏令营) 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
  • 2012年5月,CTSC2012第2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2012选拔赛暨精英赛金牌,未能从国家集训队入选4人IOI2012国家队;
  • 2012年5月,省队二试,入选NOI2012省队;
  • 2012年8月,NOI2012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赛 (夏令营)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
  • 2013年4月,CTSC2013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2013选拔赛暨精英赛,总分第一名入选4人IOI2013国家队;

  天才=1%灵感+99%汗水

  爱因斯坦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陈立杰在数学与信息学方面确实有着很好的天赋,他取得的成绩是和他的勤奋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初三那年刚开始参加信息学竞赛,没拿到名次不说,连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天才也有失手的时候?陈立杰的故事令人意外,“我想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吧,以前的我也是个对竞赛和学习感到迷茫的人,初中参加数学竞赛没有取得过好成绩,成绩也平平常常,唯一的爱好是电脑,自己开始学着编程,就这样单凭个人兴趣涉足了信息学竞赛。初三那次比赛名落孙山,父母都劝我放弃,我自己也想放弃。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不努力过怎么知道能否成功!失败了后悔,总比啥都不做光后悔要好很多。接下来我就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之后,陈立杰成天对着电脑,却再也没有玩过游戏,所有的节假日都在认真学习,仿佛是武林高手“闭关修炼”。 在他成功的背后,其实他比别人付出的都多。他能坚持每天晚自修时间,在学校机房一坐就是3个小时。

  初二入门,成长迅速,初三未获奖激发斗志,高一就保送清华大学

  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初二兴趣小组结束后,初三开学初报名参加了全国信息学竞赛,首次参赛并没有获奖,不过这次的失败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高一就凭借他在信息学竞赛上的表现被清华大学看中提前签约录取。

  习惯决定成败,好习惯决定好人生

  他的数学底子特别好,而且很专注、很勤奋。任何成绩的取得,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自学能力和很强的自控能力,陈立杰能获取今天的成绩,和他具备的这些要素是分不开的。

  学习习惯好,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你看他做题目的时候,都会在本子上写一些东西帮助分析思考。善于总结,才会提高,陈立杰自己在不少的网站上有自己的博客,几乎他做过的每一题都会写出详细的做题笔记。

  学习能力强,觉得兴趣班教学进度慢,内容浅,教授的程序语言不好,超前进行自我学习。

  学校开设的编程兴趣班,每周只有一节课,上课的内容和节奏,陈立杰感觉兴趣班的节奏有点慢,正是他具备的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程序天赋,他后来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兴趣班教授的程序语言是pascal,陈立杰从互联网上发现C语言更流行,更有优势,他当时给老师建议说,能否改成C语言进行教学,当时由于中学信息学竞赛的主流语言还是pascal,大部分的教学资料、书籍都是用pascal语言介绍的,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我和他说你可以去图书馆借本书自己先学学看,语言其实都是想通的。

  当时学校图书馆里面有关C语言的书只有一本谭浩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他马上借来进行了快速高效的学习。

  不进行题海战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全面的学习能力

  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除了竞赛,其他学科课程他没有扔在一边不闻不问,高中数学、物理等科目他基本都是很快就集中学完。他没有进行题海战术,因为他要挤出更多的时间花在他喜欢的编程上,高中阶段的所有科目考试他都认真复习,准备,基本都获得了各学科满意的成绩。

  他坚持训练英语口语,还自学了日语,能会简单的常用日语交流。

  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是个学习自觉、拥有学习天赋的孩子

  从小到大,在老师们的眼里,陈立杰就是个学习非常自觉且拥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在学校的电脑课上,他从来不会去偷偷玩游戏(他在学习累的时候会放松下,听听音乐,玩那种很放松的游戏,但不会去玩那种极容易上瘾,耗费大量时间、大量金钱的网络游戏)。电脑课、兴趣班上总会有一些爱玩游戏的同学,他课后也会告诉我,觉得他们这个习惯不好,他觉得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就娱乐。

  对于一个对电脑这么痴迷的孩子,他会玩游戏吗?

  他会玩游戏,不过是在适当的时机,仅仅放松一下,不会说沉溺于游戏。

  首先是兴趣的引入,抵挡住各种诱惑,初高中阶段的很多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会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不会去玩,而且他对同学在课堂上偷偷玩游戏比较反感,课后还会报告给我。他认为游戏是用来休闲放松的,不过需要在适合的时机去玩。

  在每次比赛之前的一个晚上,还有比赛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都是在玩游戏,进行放松,调节。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编程?

  记得最初是在初二上电脑课的时候,陈立杰同学主动来找我了解电脑方面的问题,他说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初中的电脑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的软件使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说想学点编程,我对他作了一些了解之后,就推荐参加我们的编程兴趣小组,同时我特批他在我的电脑课堂上,可以去学习编程兴趣小组的内容。之后,陈立杰不满足于这点时间,平时中午,傍晚他一有时间,其他学科作业完成了,时间有富裕,他都会主动过来。

  初三第一次参加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出茅庐的他没有取得好成绩,不过这个次比赛的失败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

  高一的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自从那次比赛自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信息学竞赛。

  到了高一,数学老师也找他去参加数学竞赛,他去参加了下。但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信息学竞赛,所以学习的重心、时间的安排还都是合理地安排在了信息学竞赛上。

  之后在他获取清华保送之后,为了全面支持他冲击省队,冲击国家队,我专门给了他我办公室的钥匙,他可以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提升自己。我也买了很多相关的辅导书籍,放在办公室可以随时参考。

  乐于助人,愿意把自己所学知识与人分享,乐于当小老师,效果明显

  他在信息学交流QQ群中,乐于解答大家的提问,分享自己的心得。

  他在百度贴吧中,担任信息学贴吧吧主,分享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历次比赛的经验,对其他信息学爱好者来说是宝贵的资源。

  他在学校里面给经常兴趣班同学上课,这样的实战性经验,对于其他选手的成长效果是非常明显。

  把竞赛当成兴趣特长培养

  竞赛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痛苦的,对于有些人来带来的是快乐。只有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花再多时间在上面,也不会觉得累,反而在成功的那一刻会带来更多的快乐。
竞赛同样也是一种兴趣特长的培养方向,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那么和喜欢打篮球、喜欢弹钢琴、喜欢写文章都是一样的,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他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

  信息学竞赛需要一定的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是相对比较重要的,能帮助人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正确的引导,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老师在给孩子介绍这样一项活动,让孩子了解这项活动,孩子抱着兴趣而来,在后续的活动中,孩子的发展会有不同是正常的,只有当孩子自己经历过了,他自己才会知道是否是真的兴趣。
老师教会的是学习方法,因为信息竞赛涉及的知识内容范围很广,知识点多,如果光靠老师课堂上辅导几次是很难有重大突破的,孩子在课堂中更重要的时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要懂得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父母支持是一个重要条件

  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潜力。从初三陈立杰第一次参加全国信息学联赛NOIP开始,他的父母也一直了解并关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孩子去参加的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比赛,而是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开发。陈立杰的爸妈,也会一起关注活动的进展情况,他们也会关注校内外其他同学的发展情况,在赛前一起分析这些选手的实力、特点。

  可以说,家长如果对孩子的这些课程、兴趣爱好、课外活动等也有一些了解,对孩子来说是肯定也是鼓励,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手实力和比赛经验是同等重要的

  竞赛不仅是考察脑力也需要考察比赛策略。必须做到对所有对手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关注每个选手的成长过程,选手特点。陈立杰的父母也经常和他一起讨论交流比赛的各个环节,各个选手的发挥情况,分享各个选手的成长经历。

  看上去,陈立杰非常的文静。但是当你和他谈起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他立刻滔滔不绝。

  陈立杰能够两次进入国家队12人候选名单是幸运的,也是他实力的充分体现。三年的时间刚好可以参加两轮完整的比赛,每轮历时2年。

  陈立杰回忆说第一轮的最后一个环节国家队选拔赛(CTSC)第一试中一道涉及物理知识的题目,当时在考场中,他觉得这个题目比较简单,因为模型、考点都相对比较明了,其他选手应该都会做,所以他把这题选作第一题入手,当时由于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心想要把这题做出来,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卡着了,没有能够做出本题,耗费了很多比赛时间,在继续另外题目的时候时间上就不是很充裕了。所以比赛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选手一定要根据自己每个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赛策略的调整,应用合理的战术,充分分析对手。

  每轮比赛的积分制采用的是标准分的赛制。所以选手的最终排名有时候还会被第一名选手的分数左右。

  竞赛考验实力,更考验毅力

  信息学竞赛和其他学科竞赛有着一些区别和差异,其他学科一般1年内就可以完成相关赛事的所有环节,完成最终国家队选手的选拔任务(这个有待向其他学科老师求证)。

  信息学竞赛系列的竞赛主要包括下面这些环节:联赛(NOIP)初赛、联赛复赛、全国赛(NOI夏令营)、冬令营、国家队选拔赛(CTSC)、亚太地区竞赛(APIO)、国际赛(IOI),这些比赛环环相扣、在每一个环节都要稳定发挥、出色表现才有机会进入最终的国际赛。整个一轮比赛一般需要经历近2年的时间,而且其中的每一个比赛一般都需要进行2轮,每轮比赛需要进行5小时左右,是对选手体力、毅力的充分考验,能够走到终点的都是英雄。

(作者: )